摘要:人至暮年,心灵和胃都需要一个温暖的歇脚处。今年,安徽省首次开展十大暖民心行动,将“老年助餐服务”“老有所学”作为其中两项暖民心行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回应老年人所忧所盼。 自暖民心行动开展以来,迎江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同步推进老年助...
人至暮年,心灵和胃都需要一个温暖的歇脚处。今年,安徽省首次开展十大暖民心行动,将“老年助餐服务”“老有所学”作为其中两项暖民心行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回应老年人所忧所盼。
自暖民心行动开展以来,迎江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同步推进老年助餐与老有所学行动,目前已建成29个老年食堂,老年学校和教学点实现全区覆盖,累计面积11000平方米,既抓住了老年人的“胃”,又抚慰了老年人的“心灵”,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安享幸福晚年。
助餐服务带来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9月5日,才吃罢早饭,家住迎江区阳光花园三期的侯启华老人就带着身份证赶到了人民路街道康熙河社区老年食堂,“昨天在这吃过,饭菜口味好,又便宜,今天来办张卡。”
侯启华今年79岁,老伴去世后,吃饭就成了他每天最大的难题,“我不会做饭,平时只能去三个子女家轮流吃,中午他们要上班,也不方便。”昨天,老同事将他带到了社区新开的老年食堂,他只花12元就吃到了一份两荤两素还带汤的套餐,“吃得饱又吃得好,以后可不用为吃饭发愁了!”老年食堂分年龄段给予老人充值优惠,他充值100元还赠送了15元,这让他很惊喜,直言:“可太实惠了!”
临近11点,老年食堂开始热闹起来,前来吃饭的老人排起了长队,菜品陈列柜摆放着8种菜品,有花生烧猪蹄、红烧鱼块、萝卜烧肉、清炒大白菜等,旁边还放着一桶热气腾腾的番茄鸡蛋汤。工作人员在一一取样留存后,开始帮老人们打饭,“您吃什么菜?”“饭不够可以再来添啊”……
“两素一汤6元,一荤两素9元,两荤两素12元,我们的菜品每天几乎不重样,考虑到老人的饮食特点和习惯,口味都偏清淡,米饭也蒸得软烂。”该老年食堂负责人吴军强介绍,老年食堂是由宾馆餐厅改建的,有140平方米,自9月3日开业以来,每天都有100多名老人前来就餐。
让老年人不再“吃饭难”,实施老年助餐行动,是我省今年推出的10项暖民心行动之一。迎江区将老年助餐行动纳入书记项目实施,通过整合利用辖区餐饮企业、养老服务中心、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闲置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食堂和助餐点建设。目前,该区已建成老年食堂和助餐点29个。
该区鼓励养老机构食堂对外开放,目前,全区9个养老机构食堂已全部挂牌对外开放;其次,利用闲置房产打造标准化食堂2个,如滨江街道依托宜品生鲜连锁超市,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碧桂园1号公园内建设社区老年食堂,现已投入运营,每天有200余名老人就餐;此外,该区还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助餐服务。对辖区内已建成的1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提升改造,配置餐桌、微波炉等必要的设备设施,通过“中央厨房+配送”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
老年食堂价廉利薄,如何做到便宜又吃好?迎江区民政局副局长朱三琴介绍,迎江区强化部门联动,压实区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对老年人就餐食品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同时,建立准入、退出和评估机制,采取委托第三方等多种方式,对助餐服务、食品安全等进行评估。对服务质量差、老人投诉多和隐患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并纳入全区养老服务信用黑名单。
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学
9月7日,周三,吃罢午饭稍作休息后,家住迎江区地质社区的毛晓年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社区里的老年学校,教学员们学习锣鼓说唱《永远跟党走》。
“国泰民安山河秀,盛世祥和党旗红……”现年78岁的毛晓年,快板打得流畅,说唱声音洪亮而有节奏,浑身充满活力,台下跟着学习的老人们,个个也都神采奕奕。
爱好文艺、能歌善舞的毛晓年在2018年就加入了地质社区老年学校,“现在我是说唱班的老师,歌唱班的学员,每周三、周四下午都会来。”毛晓年说,来到老年学校,大家在一起氛围很好,唱歌、排练节目,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
学员们上课的教室是社区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三到周五下午分别开设有说唱班、唱歌班、舞蹈班。“区里的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我们整合现有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老年学校建到居民家门口,让辖区老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地质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孙玉萍说,社区还将活动中心、广场等辖区场地拓展为老年教育的教学载体,开设了书法班、健身班、保健班等,最大程度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银发一族对“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也成为了社会民生亟待应对的一道考题。今年以来,迎江区聚焦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扎实推进“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不断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聚焦“学得了”这一数量目标,迎江区通过改建一批、扩容一批、新设一批等举措,整合盘活现有办公用房、中小学校舍、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各类设施资源,将其改造建设成为老年学校办学场所,让更多老年人学习有“去处”。目前全区9个乡(街)老年学校、49个村(社区)老年教学点实现办学场所全覆盖,累计面积11000平方米,新增老年学员0.68万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为0.73万人。
同时,聚焦“学得好”这一质量目标,该区本着多渠道和专兼职相统一的原则,积极组建一支以兼职为主的高素质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区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完善教师队伍聘任管理机制,吸纳各类学校、党政机关职工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到老年大学兼职任教。各基层老年学校通过整合专业教师、站所技术人员、退休干部和热心老年事业的爱心人士等,不断壮大办学师资力量。目前全区各级老年学校教师129人,此外组建以中小学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老年教育人才库49人。
此外,该区还通过创新课程开发,科学设置课程门类,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新老年人的新需求。区老年大学开设有声乐、诗书画、戏剧、器乐、运动五大类16个专业课程,编写了葫芦丝、巴乌、格律诗等校本教材。各基层老年学校结合辖区实际开设形式各样的特色教学班。区卫健委、区文旅局等部门共同参与老年教育课程开发,探索开设“老戏骨教戏曲(唱歌)”“老师傅传技艺”“老画师教丹青”“老医生教养生”等系列课程,同时积极为各乡(街)提供体育健身、舞蹈、大合唱、黄梅戏、旗袍秀等课程专业指导,不断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媒体记者 查灿华 通讯员 高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