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4日,安庆市城乡规划局网站公布“安庆大观区海口镇总体规划暨大观经开区总体规划”公示公告。跟随小编一起了解详情。《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大观区海口镇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2018年5月省政府批准安庆海口经济开发区...
11月14日,安庆市城乡规划局网站公布“安庆大观区海口镇总体规划暨大观经开区总体规划”公示公告。跟随小编一起了解详情。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大观区海口镇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2018年5月省政府批准安庆海口经济开发区(筹)更名为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含在海口镇建设用地内。大观区政府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招标集团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制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中衡集团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大观区海口镇总体规划、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一核:
为营造中心,增强中心功能与居住生活功能的紧密结合的公共服务核;
三区:
先进制造产业片区、节能环保制造片区、生态宜居综合区。
三轴:
产业发展和两条生态廊道;多点:产业片区和生活片区中,统筹布局便利中心(工业服务中心)和邻里中心。
规划区以工业物流用地、居住及服务用地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为主。其中工业、物流仓储用地面积449.53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8.11%;居住、服务用地面积383.76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5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90.92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19%。
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融入海口镇总体规划内,公用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共享,其中工业、物流仓储用地面积375.81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0.19%;居住、服务用地面积80.57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00.35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07%。
新闻多看点
大观经济开发区规划简介
海口镇位于安庆主城区西南侧,南有长江蜿蜒而过,北依皖河,生态本底优良,范围内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开发。随着安庆市城市拓展及市政府战略发展布局,大观经济开发区将以海口镇做为主要拓展空间,国道347的改线升级、皖河大桥建成通车、未来外环西路南延及长江三桥规划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海口镇与安庆市主城区、山口片以及皖河农场等地区的联系,海口镇的区域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将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
本次规划东至下王洲,南至广成圩堤,西至海口新村,北至国道347,规划建设用地约12平方公里。
规划将通过生态底线思维,梳理蓝绿网络,保障长江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用地效率,提出复合-共享的土地利用模式;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全覆盖的公共配套设施体系;寻找产业突破,结合产业规划,探索产城融合的安庆路径;加强区域衔接,实现城乡统筹;片区交通缝合,合理组织区域交通体系;特色空间打造,打造极富魅力和特色的城市风貌等策略重新塑造海口镇。
海口镇总体规划采用“一核三区三轴多点”空间结构,即一核:为营造中心,增强中心功能与居住生活功能的紧密结合的公共服务核;三区:先进制造产业片区、节能环保制造片区、生态宜居综合区。三轴:产业发展和两条生态廊道;多点:产业片区和生活片区中,统筹布局便利中心(工业服务中心)和邻里中心。规划区以工业物流用地、居住及服务用地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为主。其中工业、物流仓储用地面积449.53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8.11%;居住、服务用地面积383.76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5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90.92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19%。
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融入海口镇总体规划内,公用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共享,其中工业、物流仓储用地面积375.81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0.19%;居住、服务用地面积80.57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100.35公顷,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07%。
未来规划区通过轴线引领、核心打造、多点发力将海口镇打造成长江经济带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生态典范区;大宜城沿江发展带上重要的创业创新节点;安庆展示城市魅力和形象的西南滨江门户;安庆城西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大观经开区产业规划在详细研究和分析安庆市的具体情况和国家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了“132”产业发展体系,即:一个大行业——环保;三个子产业——环保装备制造、环保材料和药剂生产、环保检验检测系统和服务;两个支撑方向——教育、科研和双创。
环保装备制造:侧重于仪器仪表制造、土壤检测和治理设备制造、再制造等。
环保材料和药剂生产:侧重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药剂、材料;固废处理稳定剂、污水处理生物药剂、纳米级催化净化材料等。
环保检验检测系统和服务:侧重于环境检验检测、环境在线监测,环保物联网、环保大数据、传感器及相关通信、仪器仪表、检测用试剂和耗材等。
教育:侧重于环保职业教育和单项领域的特色教育。
科研和双创:着力于在环保细分领域形成自身的特色,成为行业的冠军,培育一批“蹬羚型”和行业“独角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