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展现“色彩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新画卷,全面开启宜秀乡村振兴新篇章。铸牢支点擦亮底色坚持高位推进。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体...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近年来,安庆市宜秀区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展现“色彩鲜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新画卷,全面开启宜秀乡村振兴新篇章。
铸牢支点擦亮底色
坚持高位推进。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由宜秀区委书记任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为乡村振兴“项目经理”,村(社区)书记是乡村振兴“施工员”,统筹各项工作推进。2021年,宜秀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有关工作20余次,召开乡村振兴相关会议68次,推动形成“书记带班子、组织带队伍、党员带群众、村干带组干、能人带群体、先进带后进”的传动机制。
坚持高质谋化。立足宜秀实际,坚持与区“十四五”规划及乡村振兴规划相结合、与乡情村情相结合、与资源禀赋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高质量谋划编制街接项目库。2022年申报入库项目120个,计划投资2.78亿元,预计带动29万人,谋划产业类项目入库比例达60%以上。
坚持高效管理。出台《宜秀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周调度、旬指导、月通报”工作机制,合理分配衔接资金,保障资金支付进度,推进项目建设提速。2022年已批复各级衔接资金5762万元,其中产业项目资金4026.2万元,产业占比69.87%。组织开展年度扶贫资产清查,确保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
培育产业绘就彩色
做好“无中生有”。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引进浙江桐乡菊花品种,成立七彩黄梅菊花合作社,采取“基层党组织+公司+合作社+规模种植户+农户+脱贫户”的模式发展菊花产业。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育苗栽培、种植标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产品检测、标识销售、租金减免等方面实行“八统一”种植杭白菊、金丝皇菊等1000余亩,为有需要的脱贫户免费发放菊花苗、指导种植、回收加工,带动群众就业800余人,年实现户均增收2000多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做好“有中培优”。围绕“种苗优、品种特、做强深加工”的发展目标,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充分发挥衔接资金产业带动效应,改善蔬菜基地水电路渠和地力条件,建设蔬菜育苗基地100亩、蔬菜大棚2000亩,提升设施蔬菜种植基地200亩。积极推广“蔬菜企业+合作社+脱贫户”发展模式,带动300多户脱贫户资金入股、就业务工、订单生产,实现户均增收约6000元。
做好“优中推强”。从种子研发、繁育、推广到红稻种植、深加工,宜秀区特色小红稻产业已初步实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出台《培育发展小红稻专项支持政策》,累计投入各级衔接(扶贫)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区域小红稻基地建设。“回音谷”牌特色健康米(红米)入选全国“扶贫产品”,生产基地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共建立特色红稻订单种植基地8万余亩,辐射带动种植户约9000余户,户均增收2800元以上。
富民强村检验成色
稳岗就业持续推动。2021年,全区开展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政策宣讲30余场,服务脱贫人口、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800余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53场,提供岗位11937个。全区脱贫人口就业3300余人,乡村公益性岗位有效在岗211人,5家就业帮扶车间总上岗84人,其中脱贫人口28人,占比33.3%。落实省外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户)务工交通补助14.56万元。
群众收入大幅提高。通过务工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全区10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1年共带动1413户脱贫户稳定增收,精准实施达标自种自养到户项目471户,打卡发放奖补资金105.16万元。2021年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万元,同比增长8.8%;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72万元,同比增长12.9%。
集体经济显著增强。突出党建引领,推深做实“百千万”工程,落实“两强一增”行动,2021年实施到村经营性项目34个,当年收益368.7万元,收益率11%。全区57个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18.3万元,同比增长10.08%;收入突破50万元的村37个,占比64.9%,同比增长15%;突破100万元以上的村24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位居安庆市第一、全省前列。(胡卫邹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