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7:05:16 | 浏览:860
从今年8月份起,安徽省桐城市203条(段)河流、65座水库和17个湖泊(圩口)有了新“首长”。与之对应,桐城市党政各级472名负责人也有了“河长”这一新的头衔。
12月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安徽桐城水务局获悉,自今年3月,安徽出台《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后,桐城市开始启动推进河长制工作,截至10月上旬,20块市级河长公示牌、125块镇级河长公示牌、289块村级河长公示牌先后竖立完毕。
河长制,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执法监管等工作的河湖管理新机制。
桐城市副总河长、常务副市长江学潮说:“5月,桐城市委常委会通过河长制相关制度和实施方案。到8月底,全市16个镇(街、区)全部制定了工作方案。完成了镇、村级河湖名录编制,市、镇、村三级河长472名上岗。125个河湖设立镇级河长;289个河湖设立村级河长。其中河流203条(段),湖泊(圩口)17个,水库65座。至此,桐城三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
桐城8个市级河湖库“一河一策”编制印发
安徽桐城市级河湖包括大沙、挂车、龙眠、孔城4条河,境主庙、牯牛背两座水库,嬉子湖以及长江干流桐城段共8片水域。
“河长管河湖,说到底要让群众知晓理解,参与到共同治水中来。”桐城市河长办主任王明生坦言,河长制宣传要先行,桐城市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路口岸边树牌、挂设标语横幅、宣传车辆广播、微信平台发布、电视新闻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并编发18期河长制信息简报,让河长制渐渐深入人心。
桐城市总河长、市长陆应平说,桐城市政府9月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河长制推进工作,会上明机构、定编制、列预算,让河长制在桐城落地扎根,见效果。
桐城水务局数据显示,目前桐城已完成了大沙河等8个市级河湖库“一河一策”编制并印发至相关单位;各单位对照编制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一河一档”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其中,龙眠河围绕城区段水质质量和周边环境卫生水平,全面清理河道水面水生植物及漂浮物,清除河道内的阻水障碍;青草、嬉子湖两镇以禁养区内养殖场清除整治行动为突破,保障水生态环境。
“专项整治”开始发力
河长制核心是党政同责,首长负责。在推行实施中,桐城各级以专项整治开局,重拳出击排污、侵种、违建,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成果。
9月中旬,桐城市出台了涉河项目、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耕种、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等3个专项治理方案。制定出河长巡河、举报事项办理回应、部门联动和河湖日常管护等制度办法。
“从主要河流入手,动静大一点,宣传效果好一些。坚决拆除违法建筑!”桐城市双港镇负责人介绍说,专项整治战从主要河流打响。首先对大沙、挂车、龙眠、孔城等4条主要河流所有涉河项目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清理整治。双港镇率先拆除了废弃的跨河大桥民心桥。挂车河滩地违法建筑3处迅速拆除,其他涉河违章建设清理整治陆续展开。
从河岸入手,杜绝“隔岸观火”。大沙河河长现场调度会后,桐城立即在双港镇开展违法耕种清理整治工作。各镇迅速开展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耕种清理工作,不到两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耕种专项整治。
9月下旬,嬉子湖、青草两镇组织人员分别对镇域禁养区松山村、珠檀村等3处养殖场进行拆除。专门组织人员巡查,确保已关闭的规模养殖场不反弹。
“我们对规模养殖和排污企业分类整治。拿出近千万元对禁养区内39家养殖场有效关闭。”桐城市河长办主任王明生说,同时对11处入河排污口调查登记摸底,关停了32家排污企业。
“河长”带动“水兵”
“当好先锋,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上就要作出表率。”鲟鱼镇内江河长、党支部书记龙国吟谈起“河长”带“水兵”的细节。
内江党支部10月份“党员活动日”的主题是“当先锋作表率,喜迎党的十九大”,党员在学习研讨后,开展巡河护水和护岸保洁志愿服务活动。清理漂浮物、捡拾垃圾,火钳、红桶、塑料编织袋、捞兜是党员们的“标配”。
此外,在规定细化市、镇两级河长常态化巡河的基础上,桐城积极还探索河湖管护新机制。范岗镇19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河长制村民自治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包括村民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协助村级河长开展本区域内沿河陈年垃圾治理,对非法采砂、河面非法养殖、捕捞、放牧、河床内行洪作物种植、河岸违章建筑、入河污水排放等行为进行日常监督与管理。
“理事会增强了群众参与河流治理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意识到河流生态保护不仅关乎每个家庭切身利益,更是子孙后代长远的福祉。”一位村里的老党员满意地说,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方式,人人监督,切实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打通河湖管护工作“最后一公里”,水清河美可期。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没有玩具没有变形金刚,更没有IPAD。我们玩的都是自制的玩具,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所。仿佛还在昨天,一转眼就已经人到中年了。
上个世纪六七八十时代,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孩子们都过得充实快乐。绝大部分孩子家买不起玩具,只要见其他孩子玩的,都会自己想办法做。那个年代的人,玩具全部都是自己做,自己创造,弹弓、打蛋、打耳、“斗鸡”、泥钱、等等多了。
70-80年代,农村条件有限,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网络,甚至连电都没有,不过那时的农村孩子们的童年也过得很快乐,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运用农村特有的地道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的玩具,这些玩具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那么的高科技,那么的好看,精致。但是这
央广网抚州7月24日消息(记者胡斐)盛夏时节,无人机拍摄下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许家村一带,广阔的稻田与青山、河流、村道、民居等相映生辉,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美乡村画卷。航拍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央广网发 邓兴东 摄)航拍江西大。
当日,阳光灿烂,安徽省级美好乡村灵山村在梯田、翠竹、彩虹公路的衬映下如诗如画。据了解,目前,徽州区先后建成7批次24个省级中心村、17个市级中心村,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个,投入省。航拍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风光(10月31日摄)。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南宁也有这么美的小村庄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广西民宗委发布《关于拟命名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名单的公示》南宁这些小村庄上榜了。上林县下水源庄下水源常常被人们称为“山里的小布达拉宫”。从山的对面看。